当前位置:首页>家校社互动>家庭教育

同济小学家长学校拓展家长培训学习的空间

来源:禅城区教育信息网时间:2013/04/26

2月24日元宵节上午,同济小学组织了两校区一年级的400多位家长和老师聚集在佛山市儿童活动中心二楼剧场,参加了由佛山市妇联、禅城区教育局、禅城区妇联联合主办,由佛山市儿童活动中心承办的“名师讲堂”,聆听了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心理学系讲师潘燕华老师主讲的《搭起家校沟通的桥梁——谈谈与老师的沟通艺术》讲座,这是同济小学家长学校送给一年级家长们的新年、元宵礼物。家长们认真地听,积极地互动分享,从而释除了心中的许多困惑,让家长们更有信心地与学校老师结成教育联盟。

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、离不开学校教育,如何搭建好家校沟通的桥梁,让家长、老师之间多一点理解和支持,为孩子们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呢?潘老师谈到家校之间的沟通“迷雾”原因是多方面的,主要原因源于家长与老师之间的“期望不一致、信息不对称”。家长都会期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的孩子。潘老师提醒家长需要认识到一个现实——“没有老师会专门针对一个孩子”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,在职能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、教育者自身的条件、教育内容、教育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不同。这些不同往往导致沟通的障碍。“学校主要承担教育职能,家庭除了教育职能外,还有养育职能。”“子女与父母是依恋关系,老师在学校是一个权威者”。老师需要先培训后上岗,父母可能先上岗后学习做父母。家长面对的是一个孩子,老师面对的是一大群孩子。

如何消除障碍,与老师沟通到位呢?潘老师送给家长们三大法宝:一是积极信念,二是客观分析,三是主动出击。

法宝一:建立积极的信念。相信绝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好的;告诉孩子你是信任老师的;作为父母要建立教育目标;不只以成绩来评价老师和孩子;接纳自己的失落感。

法宝二:客观分析。家长常会说“老师,我的孩子以前不是这样的,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?” “啊?(惊讶状)老师,他在家里很乖的。”家长的如此反应是老师最怕的。其实,可能是换了老师,换了环境,学生成绩有了变化,这只是适应的问题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,家长需要培养孩子适应不同的人,适应不同的老师,适应不同环境。因此,家长有时需要跳出父母的身份思考孩子的问题;客观分析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和挑战;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,多点观察孩子的同龄人;站在学校、老师的角度看待问题;学会“和而不同”。

法宝三:主动出击。与老师沟通宜提前做好在知识、心态、行动上准备;主动扩宽沟通的渠道,如加入家长义工、浏览学校网站、多看班级和学校宣传栏、关注老师微博或qq;与老师展开合作式的谈话;在细节处体现对老师的尊重。

讲座后,家长纷纷表示,这一入门课程很有必要,是他们需要的及时雨,使他们对学校教育职能和老师角色有了基本的了解,为以后与老师建立有效沟通打下了基础并建立了信心。

同济小学家长学校借助社区资源,拓展家长培训学习的空间,是办好同济小学家长学校的又一新尝试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同济小学梁颂青校长在讲座上致辞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佛山科技学院潘燕华老师作讲座

同济小学两校区一年级400多位家长踊跃参加讲座

家长分享自己对家校沟通的看法